長陽產業扶貧主要采取“五動”,這“五動”是: 典型帶動,示范引領。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選擇了茶葉、椪柑、奇石等13個優勢扶貧產業作為扶貧“示范點”和“國際扶貧參觀點”,并專項投資200多萬元,集中扶持這些優勢產業。截至目前,“示范點”已變各地自然稟賦優勢為特色產業優勢,輻射帶動周邊新建和改造特色優勢產業基地5萬多畝,形成了30萬畝特色基地的優勢產業布局。 企業拉動,龍頭延伸。“公司+基地+農戶+訂單”,一致魔芋、華飴木本油等10家“扶貧開發龍頭企業”充分發揮產業扶貧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農民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已帶動發展產業基地16萬多畝,帶動10萬農民增收脫貧。為緩解“融資難”,該縣累計為6家龍頭企業落實貼息貸款18300萬元、貼息資金549萬元。長陽清江鵬搏開發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還投入370多萬元積極參與助學、扶貧濟困等“社會扶貧工程”。
項目驅動,區別幫扶。為配合新農村建設,該縣抓住農村房屋“頂層設計”機遇,投入1200多萬元,分4個層次實現扶貧開發“全覆蓋”.每年安排9個整村推進村,每個村扶持100萬元,并實施縣委常委牽頭負責的“1321”幫扶工程;每年安排5個老區村,每個村扶持20萬元;對13個國際扶貧參觀點和優勢產業扶貧示范點,每個點至少每年安排扶貧資金10萬元;對培植后勁村,該縣從今年起也全部納入年度扶持規劃,每年安排11個村予以扶持。 金融推動,互助合作。2007年、2008年和 2010年,長陽三次入選全省、全國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縣,率先探索出了“互助資金”扶貧新路徑,把“銀行”建到了農民家門口。目前,全縣共組建扶貧互助社48家,互助社資金總額達到960萬元,入社農戶6320戶,其中貧困戶4163戶。依靠“互助資金”的“造血”功能,全縣已改造和新發展種植業基地10萬畝、發展畜牧養殖7萬多頭(只)。 整體聯動,連片開發。該縣扶貧辦和農業、林業、科技等部門統籌互動,完成了《武陵山片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優勢特色產業扶貧連片開發規劃》。同時有效整合培訓資源,組建了“縣產業扶貧科技顧問團”,將“科技扶貧課堂”辦到田間地頭,今年“雨露培訓計劃”將達到50場10000人次的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