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價值百元的普通璞石,能變成價值萬元的珠寶嗎?回答是肯定的:能! 湖北宜都市紅花套鎮玉石加工坊,就是這樣一個璞變玉的場所,店主人把一種叫“和氏壁璞玉”的石頭,變成羊脂玉一般的美玉。
2019年5月12日,湖北宜都市紅花套鎮,桔城大道,由“石癡”田弢創辦的玉石加工坊,正式對外開放。來自全國各地的石友,為田弢通過演繹璞變玉以提升當地瑪瑙價值的行為而點贊。 (和氏璧璞玉加工成的珠寶手鐲)
奇石收藏界知名人士楊培新、孫軍、張祖武、趙平、李金龍、吳成發、羅學福、王德寬、陳啟益、李大海、謝家榮、劉洪進等50多位收藏家和學者參加了玉石加工坊的開業典禮。
地處長江南岸的宜都市紅花套鎮荊門山一帶,盛產帶皮瑪瑙。有著10多年玩石經歷的“石癡”田弢認為:這種帶皮瑪瑙,就是和氏璧璞玉。 (圖為玉石加工坊珠寶店)
三峽地區人們把含有硅質的石頭統稱為瑪瑙,紅花套人更是將當地的瑪瑙,分為黑皮瑪瑙、黃皮瑪瑙、虎皮瑪瑙。 (圖為宜昌市民協副主席、宜都市民協主席楊培新主持開業慶典)
紅花套鎮居民田弢,人稱石癡、石瘋子,堅持撿“璞”10多年,璞石存量多達300多噸。這些帶皮瑪瑙,如果賣毛石(未加工的原石),平均每塊石頭,只能賣到100元左右。 (圖為和氏璧璞玉加工的手鏈)
為實現璞變玉,打造“和氏璧璞玉”的品牌價值,田弢投資建成玉石加工坊,聘請玉雕師進行玉石加工,便每塊璞石,變形成價值萬元左右的珠寶。 (圖為和氏璧璞玉加工車間)
在開業慶典會上,田弢動情地講述他玩石經歷,他說:“十年寒暑,百噸璞玉,千般辛苦,萬分快樂!” (圖為田弢講話)
清江賞石藝術協會副會長張祖武稱:“田弢的玉石加工,實現璞變玉,是對和氏壁璞玉文化和三峽奇石文化的豐富,是一項富民增收的文化產業。” (圖為清江賞石協會副會長張祖武為田弢題字)
宜都市奇石協會會長孫軍稱:“紅花套荊門山一帶,自古就有產玉的記載,宜都獨有的帶皮瑪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財富,紅花套璞石加工出來的珠寶,有相當一部分,達到了新疆羊脂玉的美感。” (圖為宜都市奇石協會會長孫軍講話)
據悉,田弢創辦的玉石加工坊,營業面積達到500多平方米,是目前鄂西地區最大的玉器加工場所。 (圖為田弢庫存的和氏壁璞玉)
用璞石磨制雕刻的珠寶有:手鐲、手鏈、佛珠、指環、項鏈等。 (圖為石友展示贈送的對聯)。
游客爭相購賣用和氏璧璞玉加工成的珠寶,
和氏璧璞玉加工的項鏈手鏈。
和氏璧璞玉加工的手鐲,受到游客歡迎。 圖為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