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癡”田弢,展示帶皮瑪瑙
誰說湖北不產玉?古代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就產于湖北(楚)境內的荊山。湖北宜都市紅花套鎮“石癡”田弢,認為產于長江之濱紅花套荊門山一帶的帶皮瑪瑙,就是古代和氏璧璞玉。
游客賣玉佩 2019年5月12日,“玩石狂人”田弢創辦的“玉石加工坊”,在宜都市紅花套鎮桔城大道29號閃亮登場。
用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加工成的手鏈 門店之外,是田弢稱之為和氏璧璞玉的黃皮瑪瑙石;店內,是用璞玉磨制雕刻的手鐲、手鏈、佛珠、指環、項鏈等。
璞玉 來自宜昌、宜都、長陽等地的50多位奇石收藏家、學者和玩石農民,齊聚玉石加工坊,品石、賞玉、論道。更有許多前來參觀的人群,推進涌出,店庭若市。
用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加工成的手鏈 一塊璞石,雕出絕世美玉,被多個朝代帝王追捧爭奪,發生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價值連城”和氏壁故事,已家喻戶曉,不必多說。
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帶皮瑪瑙) 史書記載,和氏壁璞玉出于楚國荊山。無獨有偶,產帶皮瑪瑙的長江南岸紅花套一帶,叫荊門山,這里是不是古代的荊山,不得而知。
用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加工成的手鐲 瑪瑙,在學術上稱為硬玉。李時珍《本草綱目》,將瑪瑙列為一種中藥。
石友論石 在紅花套一帶,因出產帶皮瑪瑙而聞名遠近,其中黃皮瑪瑙(又稱黃金瑪瑙)、黑皮瑪瑙、虎皮瑪瑙,就是以皮的色彩命名的。
用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加工成的玉佩 紅花套荊門山一帶的帶皮瑪瑙,質地堅硬,塊頭大,深受中外賞石收藏者歡迎。
游客挑選玉器 玉石加工坊店主田弢,10年前,就開始狂撿帶皮瑪瑙。2010年1月9日,一名記者以《飯店老板狂撿“黃金瑪瑙”5000個,有人出68萬不賣》為題,對田弢狂撿瑪瑙的故事進行報道,引發紅花套農民撿帶皮瑪瑙石的狂熱。
用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加工成的項鏈 紅花套鎮集鎮居民田弢,曾經當過老師,是一個有思想、有文化的“石癡”。他覺得賣毛石,是在賣資源,只賣璞不賣玉,真正的價值沒有體現。
用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加工成的手鏈受歡迎 為提升和氏璧璞玉的升值空間,田弢請來玉雕師傅,投資購買了玉石加工全套設備,開始進行玉器加工。
紅花套荊門山璞玉(帶皮瑪瑙) 田弢說:“所謂璞,就是包著皮的美石,打開皮,里面就是五顏六色的美玉。紅花套和氏璧璞玉,加工成手鐲、指環、玉佩,比普通玉更堅硬,更有質感。”
藏石家論石 據悉,一噸帶皮瑪瑙,可加工16毫米的珠子(手鏈珠)20多萬粒,按每粒珠子6元計算,能創造120多萬的產值。
玉石加工坊玉器店
田弢店內,現庫存的帶皮瑪瑙有300多噸,可加工4億元左右的玉器。其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怪奇公社劉洪進/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