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古怪點子王 怪奇策劃走天下 ——記靈感策劃劉洪進 2009年1月8日,大型趣味新聞網——“怪奇網”正式加入廣闊的網絡世界,這個網站的誕生,并不是出于對功利的追求,而是一次奇思妙想的靈感激發。劉洪進,這個總有著稀奇古怪策劃點子的“點子大王”,正是這個“怪奇網”的創始人。 奇石格格與策劃怪才 李風攝 策劃怪才”劉洪進靠靈感進行策劃,“怪招”疊出。(李風攝) (小題)辦報人被逼成為“點子王” 靈感究竟是什么東西?是奇思妙想,還是一種感覺到的、冥冥之中想要抓住或被它牽著走還甚覺舒服的那么一種意念呢? 沒有靈感,稀奇古怪的點子就冒不出來;沒有靈感,人的思維就像一灘干涸的潭水,了無生氣。 在劉洪進眼中,靈感是個奇妙的東西,它也許就在屏幕閃爍的光標下、在鋼筋水泥的縫隙間、在碧水青山的溫潤中,是不經意間蹦出一個讓人興 奮的點,似有 “靈光乍現”、“撥云見日”之感,若捕捉到了這個點,再將其發揚光大,便成為了他的行動方案、策劃案例,這正是“忽如 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創辦了“金豬策劃公司”的“金點子王”---劉洪進,以前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任宣傳部新聞科長的時候,常在新聞點子上出奇制勝,被同事稱為“點子科長”。 1995年2月,他進入《宜昌日報》(更名三峽日報)工作,當年就因長陽“日月山莊”宣傳策劃引起社會轟動,不僅使日月山莊名揚四海,港臺10多家報紙甚至連美國之音都播出過日月山莊,同時,也創造了《宜昌日報》第一張整版彩色廣告和單版廣告收費10萬元的奇跡。 在任記者期間,因長于新聞點子,其寫稿數量、在新華社、中國新聞社等媒體的外宣新聞上稿數量都在報社名列第一,被新華社評為“全國十佳通訊員”,獲得宜昌日報“外宣王”的稱號。 2000年初,劉洪進開始擔任《宜昌日報》旅游版主編,單位分配給他數十萬的廣告創收任務,從此之后,他開始涉足三峽的山山水水,便慢慢接觸到了許多旅游企業的老板,不少老板向他訴苦,自己對新開發的景點做足了廣告,宣傳力度也不算小了,可收效甚微,游客依舊寥寥無幾,本是一枚璞玉,卻無人問津,這“酒香也怕巷子深”! 從那以后,劉洪進便開始在心里琢磨,如何才能像推銷商品一樣把一個景點推銷出去,因為這些景點不同于那些名山大川,本就固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龍脈”,這些便是它們的金字招牌。而對于這些“草根”出身的新景點,又沒有多少廣告投放實力,怎樣才能把它們包裝成“明星”,讓四方游客摩肩接踵紛至沓來,著實需要一番技巧。“外宣王”為了報社廣告的創收,更是為了旅游景區的營銷,他被“逼上梁山”,開始了景區策劃,靈感,從此成為他的主要策劃工具,靈感,也幫他在策劃領域不斷獲得成功。 (小題)稀罕人眼中看出一座“三峽香山” 2008年春節,劉洪進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孕婦湖留影,為未來事業孕育新的點子。張大萍攝 2004年的秋天,三峽百里荒大草原景區的胡云東老總邀劉洪進吃飯,胡老總便把一個叫陳愛華的朋友介紹給了劉洪進,酒桌上一番觥籌交錯后,大家漸漸熟絡起來,后來得知,這位名叫陳愛華的朋友是宜昌律師界的一位知名律師,之前,他在宜都市高壩洲鎮宋山沖村開發了一個景區,叫宋山,但在投入大筆資金進行宣傳后,景區依舊少有人光顧,胡云東推薦他找劉洪進幫忙出謀劃策。 劉洪進從陳愛華手中接過了宋山景區宣傳冊,開始細細瀏覽。只見上面“奇山異水”幾個字確實還比較吸引眼球,看過介紹后,發現它被描繪得跟黃山、九寨溝一樣迷人,但劉洪進心里明白,黃山、九寨溝等姿色幾乎是艷絕天下的,難得再尋出其他景觀與之媲美,這宣傳詞顯然有些過了,讓人覺得不真實。 劉洪進是個爽快人,便開始“潑冷水”,從這宣傳單來看,存在三大問題,其一,論山,還比不過附近的武落鐘離山和天柱山的挺拔俊秀;其二,論水,也不及附近清江畫廊的碧水微瀾之動人;其三,在山上重新修葺的廟宇也無特色,遠沒有附近玉泉寺的底蘊深厚。這三點就比臨近縣市的一些景觀遜色許多,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價值,很難深入人心啊。 陳愛華是個儒雅商人,對劉洪進的直言并沒有生氣,笑著說:“你說得對,但現在要的是讓景區放出光芒來,把景區推銷出去,才想請你來幫忙出出點子啊。”一席話讓劉洪進決定幫助這位仁兄走出困境。 之后,劉洪進、陳愛華一行人把宋山景區從頭至尾走了遍,奇怪的是,一進山,總有一陣陣淡雅的香味沁人鼻息,有時隨風飄來,風過香氣消失,有時仿佛從地中浮出,剛剛體會到,又隨之不見。當時,在宋山德育教育基地任教師的劉錦義告訴劉洪進,他幾乎每次進入景區的松濤苑都能聞到這種香味,但這種香漂浮不定,時隱時現,有時一群人經過,只有一部分人能聞到,而另一部分人聞不到。這種香就像夏天紫檀香扇的香味,淡雅而清新,有種淳厚的沉迷味道。教師的一番話讓劉洪進心里有了譜。 后來,又了解到了這山上被重新修葺的廟宇也有一段淵源,史載,早在東漢時期,佛教就傳入了宋山。唐代,有“臨濟宗”僧人在此建廟傳經。明嘉靖年間,因宋山香火日盛,僧人月堂籌資修建了三重大殿。之后宋太祖趙匡胤為宋山寺廟賜“圣”字匾,使宋山聲名大振,來自湖南、湖北的香客絡繹不絕,燒香許愿,來吸納一點“靈氣”,感受皇恩浩蕩?磥,有了“龍脈”的庇護,這宋山的來頭也不小了。 劉洪進策劃的“三峽長壽節”,吸引“江南怪才”姜祚正激情指書。 不久,《三峽商報》小記者在景區進行采訪活動后得知,居住在宋山附近的160多口人中,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40多個,90歲以上的有6人,100歲以上的一人。這數據,也說明了一些問題了,劉洪進漸漸覺得有了眉目。 他與景區老總陳愛華商量,要想重新把景區推銷出去,就要重新給它“定位”,改變過去不切實際的宣傳,突出并放大它獨一無二的特點,比如,山上常年飄溢著淡淡的檀香味,可以借鑒一下北京香山的名氣,將它定位為“三峽香山”;它曾受皇帝賜扁,“圣氣靈人”,又可定位為“圣山”;村里長壽老人很多,說明它環境好,又可定位為“長壽山”。陳總對劉洪進的一番見解嘖嘖稱道。 有了這些元素做修飾,果然讓宋山特別起來。 2005年4月16日,劉洪進為景區策劃實施了首屆“三峽香花節”,由著名反串歌手陳娟為“香花節”揭幕演唱,來自武漢、荊州、宜昌的1000多游人登游大宋山,感受“香山”野花的清香和神秘的檀香。隨后,劉洪進又為景區策劃了“長壽節”、“年豬節”、“百名才藝導游歡聚大宋山”等特色旅游活動,圍繞主題定位,命名了“森林隧道”、“野人巢”、“長壽湯”等一批景區景點、竹樓、菜肴的獨特新名。景區漸漸走出困境,現在,景區的游客就如同古時前來燒香許愿的香客一般絡繹不絕。 劉洪進策劃的“長陽深山木瓜花都旅游節”不僅引來賞花美女無數,還引來了企業投資興辦木瓜深加工企業。 (小題)巧思人3萬元辦15萬元的事 家鄉的山川、人物、甚至是草木,都讓劉洪進踴動著靈感,他說,這應該是感受造化之功,感受這土地給我的視覺經驗。 陽春三月,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關口埡木瓜園內,成片的木瓜樹鮮花怒放,如海似潮,片片花海把一座座高山變成了彩色。 2006年,就在木瓜花盎然初放的季節,時任榔坪鎮的黨委書記、鎮長韓必政卻犯起愁來,看著這漫山遍野的木瓜花爭妍斗艷,卻無人恩寵。想舉辦個“木瓜花節”,粗略預算了一下開支,竟要15萬元,而政府只能承擔5萬元,等湊齊另外的10萬元,也過了這個花季,那花兒早都嬌喘微微、香消玉損了。 正在這時,劉洪進來到了榔坪鎮,韓必政讓他幫助想想法子。 在木瓜花園內溜達了一圈,五顏六色的花兒沖擊著劉洪進的視覺,而這由視覺帶來的強烈感受卻讓他大腦閃過一念,原來,與其它地方木瓜花不同的是,榔坪鎮的野生木瓜花,不僅有艷紅色,還有黃色、白色、藍色、紫色和紅白相間色等多種色彩,把木瓜花當著一種觀賞物在國內也還沒有先例。 當天下午,劉洪進就制訂出了適合鄉鎮節約辦節的方案: 一是“概念”辦節:即不舉行開幕式和閉幕式,政府不承擔旅游接待任務,整個節慶活動只通過新聞媒體廣告發布,指導游客旅游。 二是“借手”辦節:由三峽日報旅游工作室和三峽商報清江畫廊周刊工作室記者負責廣告文案策劃和新聞媒體宣傳; 三是“專家辦節”,挑選一至二家誠信旅行社承擔旅游團隊的組團任務;確定關口埡、渠安頭、八角廟三個成片木瓜觀賞園和集鎮賓館飯店負責游客接待。若按這種方案執行,開支僅要3萬元。 “走林間小道、賞木瓜鮮花、觀生態農業、品田園風光、喝木瓜冰酒、吃農家盛宴”,在如海似潮、游人如織的花叢中,“江湖怪才”們賞花獻藝,美女作家賞花采風,農民兄弟王愛民、王愛華獻歌助陣。70多歲的“江南詩怪”姜祚正,詩興大發,現場指書寫下了“木瓜瓜攀木,花都都是花”的絕妙詩句。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新聞社等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道。 “深山花都旅游節”就這樣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了,在劉洪進的策劃下,到2008年3月,榔坪鎮已轟轟烈烈舉辦了三屆“深山木瓜花都旅游節”,三屆木瓜花節總花費還不到10萬元資金。 榔坪的木瓜花節的舉辦,不僅讓榔坪木瓜名播四海,還引來了外地客商投資榔坪辦廠,野生木瓜種植基地也不斷擴大。游人賞花怡情,農民借花致富,榔坪鎮成為了中國名副其實的“木瓜花都”。 劉洪進對宜昌太極茶道影友見面會大作文章,借樹開花,借船出海,使太極茶道名聲遠播。 (小題)妙想人讓全國168個城市記住1個景區 劉洪進常說,策劃人的創意概念需要靈感,執行也需要靈感才能完成,在光怪陸離、包羅萬象的思維空間中,你要力求尋找一個全新的視角,一個全新的理念,成為自己執行的一種新的突破口。 2006年,劉洪進被五峰柴埠溪大峽谷景區聘為宣傳總策劃,景區要求用較少的資金獲得了較大的宣傳效果。 當時,全國各景區的旅游宣傳廣告漫天鋪地、五花八門,如何讓自己在其中脫穎而出,確實不是一件易的事。 別人都在宣傳文字上下功夫,他卻另辟蹊徑。 “廣告金句征集,一句話可獲獎2000元”,就用征集“廣告金語”來宣傳一個景區,這個征集在網絡等媒體發布后,引來了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168個大中城市近萬人的參與,隨后慕名而來的游客也漸漸增多。 劉洪進笑言,就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因為,它足夠吸引人。 為幫助柴埠溪大峽谷營銷,劉洪進策劃了“徒步穿越百里大峽谷的發現之旅”,一次發現40多個景點和自然奇觀,寫成了“柴埠溪大峽谷鳥語成文化”、“會錄相的樹”、“柴埠溪發現千年古柳”、“神奇的馬蘭泉”等一批新聞,被各媒體轉載多達數千篇次,為柴埠溪大峽谷景區揚名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洪進策劃的江湖怪才笑破清江讓游客感受到了歡樂。 (小題)怪奇人率江湖怪才“笑破”清江畫廊 也許在靈感策劃中,往往也存在著“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道理吧,就像劉洪進所說的“另辟蹊徑”、“出其不意”,他稱之為“軟宣傳”。 2007年9月1日,清江畫廊風景區“清江號”游船上翩翩,笑語連天,來自江湖怪才俱樂部的37位才子佳人與80多位外地游客共同聯歡。 他們唱自己想唱的歌,作自己想作的詩,粉自己想粉的故事(注,粉白,土家語,指聊天。),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一路高歌,一路歡笑,他們的才藝和表演感染了游客,照亮了清江,換來了沿途游客的一路好心情。 三峽有不少“江湖怪才”,這其中有農民“打白佬”、有詩怪、有情歌手、有民間故事家、有謎歌王、有神算子,在平日里很難聚在一塊,更別說當眾施展才藝了,在這個聯歡會上,這么多奇才怪才前來下榻獻藝,自然讓整個清江畫廊蓬蓽生輝,增色不少。 劉洪進說,當時正值第八屆三峽國際旅游節和“十一”黃金周的到來,為了讓更多人關注、了解清江畫廊,配合縣政府和清江畫廊景區做好節前的宣傳工作,便突發了“江湖怪才笑破清江”的奇想。古時滕王閣內“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當時王勃的一篇《滕王閣賦》便讓滕王閣名震四方,今日我再順藤摸瓜,將這些“怪才”聚到一塊,在這清江畫廊內賞山品水,詠詩作賦,讓“江湖怪才‘笑破清江’”,不說它能聲震四方,但至少也可名播江南吧。 “企業營養樹”是劉洪進創意的企業形象、機構設置圖,體現了宜昌金豬策劃有限公司把客戶利益放在頭頂的宗旨。 (小題)玩石人金豬奇石估價轟動中國 幾年前,劉洪進的一個朋友從杭州引進了“太極茶道”的品牌,在宜昌開了家加盟連鎖店,起初,效益不好。朋友頗為沮喪,這個店在江南水鄉的杭州很紅火啊,為何到了同樣山清水秀的宜昌卻無人光顧呢?難道是“水土不服”,還是經營無方?店主十分苦惱。 經人引薦,劉洪進開始為朋友出謀劃策,由于宜昌是名茶之鄉,茶館遍布街市,劉洪進認為太極茶道的宣傳不能循規蹈矩,不能如同一般的廣告只單純宣傳自己的產品如何好,而是要實施旁敲側擊的“軟宣傳”。 首先,他幫朋友策劃在店內舉辦了“宮廷茶花節”,劉洪進說,唐朝《封氏聞見記》中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說明當時社會上茶宴是一種很流行的社交活動。這次辦個宮廷茶花節,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來表現一定的禮節、意境和美學觀念,力爭讓古時的流行也成為今日的時尚。 方案實施后,“太極茶道”在宜昌引起了轟動,茶館開始興旺起來。 之后,劉洪進利用臺灣著名畫家楊年耀“太極作畫”、“明星光顧太極茶道”等活動大做文章,還將自己在黃柏河撿到的“金豬奇石”置于店內作為鎮店之寶,這個估價2100萬元的金豬奇石在媒體報道后,立即引起社會轟動,中國地質科學院古生物專家徐光洪教授、中國地質科學院花崗巖專家馬大銓教授,專程到太極茶道鑒別,得出了“一石兩色,相隔億年,金豬奇石7.8億歲”結論。 當人們談論觀賞臺灣畫家楊年耀、香港影帝梁家輝、估價2100萬元的金豬奇石之時,也就自然地想起了宜昌太極茶道。 宜昌太極茶道從此紅火起來,2008年底,他們擴大規模,建成了三峽地區檔次最高太極茶道旗艦店,營業面積是以前的幾倍。 劉洪進說,我們只是被靈感牽著繞了個圈,從側面出擊。就像宣傳這家茶館,并不是說它本身如何好,而是通過宣傳“茶文化”和與茶館相關聯的新聞事件來提升店面的品味和知名度,利用“茶外音”對顧客進行“耳濡目染”,這樣才更深入人心。 三峽首屆葫蘆絲音樂會”是劉洪進策劃實施的一次大型旅游活動,吸引了20多名全國葫蘆絲金獎獲得者參加。 (小題)策劃人用怪奇策劃走天下 劉洪進,是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土家族。他也是一名資深記者,并被多家國家媒體聘為“簽約攝影師”。 他思想活躍,為人風趣,常懷奇思妙想,他先后在宜昌發起成立了“江湖怪才俱樂部”和“哈樂導游沙龍”,吸引了眾多的社會奇才怪才和優秀導游人才加盟其中。他鐘情山水,當記者探險發現100多個景點,武漢晚報稱他為“劉發現”。 他愛石如命,收藏的雨花石多達萬品,被奇石界稱為“三峽雨花石王”,他在媒體上率先給每一品三峽奇石估價,引起爭議和轟動,數年來,他發表的宣傳三峽奇石的文章和圖片多達千余篇次,由于在三峽奇石推介宣傳的突出貢獻,他被人們稱為“奇石記者”。 2007年初,劉洪進注冊成立了“宜昌金豬策劃有限公司”,開始了職業策劃生涯。 中國“怪奇網”的出籠,也是劉洪進一次靈感迸發后的杰作。 2004年春,劉洪進策劃了首屆三峽枝江安福寺桃花節,新華社兩次播發劉洪進新聞通稿,奠定了枝江桃花節旅游經濟發展基礎。 他說,做策劃,特別是要求做產品宣傳策劃的客戶,總是希望通過一到二次媒體宣傳,讓全球人都知道,但在三峽宜昌這個彈丸之地,想僅僅依靠當地媒體就實現這種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國家級媒體做廣告,又耗資巨大,大多沒有這個實力。 突然,他靈感一動,現在不是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嗎,利用網絡平臺不就能實現“全球人都知道”夢想嗎?于是,他精心策劃了一個大型趣味新聞網站,并以“怪奇網”命名,利用人們追新求異的心態,提高網站點擊率,這個以“怪奇”命名的網站,匯集了45個主題內容,為企業和產品設置了10多個營銷平臺。劉洪進說:“如果把這些平臺都用來發廣告,至少可裝18個億。” 中國趣味聞網——怪奇網的開通,不僅滿足了人們追求新奇的愿望,滿足了讀者學習知識、娛樂休閑、交通出行等多方面需求,更最大限度地滿足被策劃對象對外宣傳的需求,怪奇網面向全球14億中文讀者,沒有國界和地域界線,可以把客戶的利益放大到極至。 劉洪進先后為100多家企業和單位進行過宣傳和營銷策劃,深受客戶好評,圖為長陽“農民兄弟”王愛民、王愛華與榔坪土家姐妹在木瓜花節上對唱山歌。 靈感很珍貴,因為她可遇而不可求;靈感又很脆弱,因為她會像風一樣稍縱即逝。劉洪進說,創意的靈感其實是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如果自內,便是我們的一種悟性,這是要經歷不斷的自我修煉的;如果自外,便是周遭的事物對我們的影響,但它需要我們對生活足夠敏感。 靈感策劃,使他的策劃充滿新意,“點子”與眾不同,他把自己的策劃方式歸納為“怪奇策劃”。 他先后為近百家企業和單位進行過宣傳策劃和產品營銷策劃,最多時,他同時擔任8家旅游景區的宣傳總策劃。 靈感,還源于劉洪進豐富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積累,他當過農民、警察、干部、記者,經營過中巴車、餐館、茶莊、歌舞廳,在中文、哲學、法律、文學等領域受過高等教育。也許“點子王”那源源不斷的創意源泉和靈感,就來自于他那豐富生活經歷和敏感的內心世界吧!劉洪進,正用他源源的靈感為舟,怪奇策劃走天下! (鄧瑞雪) (編者注:此稿原載中華奇石、人民在線、三峽商報、中國三峽傳媒網。中國趣味新聞網——怪奇網于2009年1月8日試運行;2009年8月8日正式開播;2009年8月18日,劉洪進注冊成立了湖北金豬傳媒有限公司,2012年創辦官網,2015年1月,建成怪奇公社,2015年注冊成立湖北山樹農資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