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于斯 事業于斯 扎根于斯
時間:2011-11-02 01:43來源: 作者:
中國趣味新聞網(簡稱怪奇網、趣味網),是一個面向全球14億中文網民的大型門戶網站,也是全球最大的趣味網絡媒體,560多位奇人怪才參與辦網,1000多演藝名星傾
怪奇網訊:據南方都市報消息 穿著短褲,趿著拖鞋,就可以出門,樓下就有啤酒、花生,東西隨便拿,跟士多店老板說幾號幾樓,記賬就行。有時是真的沒錢了,有時是身上沒帶錢,總之都可以。沒帶電話,手機店、士多店的電話,都愿意借給你打。汪成武說,這種信任度讓人感覺親切,除了城中村,在這個城市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有時手頭上不方便,房租拖欠一兩個月,房東也不催。
汪成武說,如果你喜歡江湖,一定會喜歡城中村,那里你會看到江湖義氣重現。住石牌村的人,大多在電腦城上班,經常同時出門,同時下班。下班時在電梯里問一下你在哪個檔口,有什么要幫忙,就交上了朋友,以后若有什么需要打個招呼就行。因為大部分人都是給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給人方便就是給自己方便。這里的人見了面會聊天、打招呼,而不是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聊得來的,馬上一拍肩膀,一起吃飯喝酒去了。
對現在的安居之處———石牌村,汪成武很滿意。有錢買房,但不愿買房,因為汪成武覺得人生的快樂就是自由自在。老一輩都在算計著過日子,難道每一代人都要這樣過?從走出大學校門起,他就已經想過跟父輩不一樣的生活,不再算計、隨性、率性的生活,F在他不用為供房而煩惱。住天河崗頂是什么地段?市中心!要啥有啥,走幾步路就到天河城,早上四五點起床,到體育中心打乒乓球,豪華小區也沒有這樣的配套。
尋夢于斯,事業于斯,扎根于斯
李越是城中村較早一代的租戶,一住就是近二十年。一個茫然的小伙子來到廣州,一步一個腳印找到了事業的方向———經營一家照相館。但可以衣錦還鄉時,他發現自己對這個城市已不止是眷戀,而是扎根于斯了。
湖南人打造冼村老字號照相館
1990年,湖南人李越來到廣州,僅做過幾年生意、一門手藝也沒有的他,找工作時遇上什么就是什么,沒有方向。后來,在烈士陵園一家照相館,他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跟著照相館的師傅學照相,處理相片。他說,那時是黑白照,一天一般20多個客人,早上9點開始上班,晚上11點下班,非常辛苦,累得不行的時候還哭了,想回家。
但本來就是沒什么出路才來廣州打拼的,哪能一事無成就回去?這一堅持,就有了今天冼村這家經營得最久的照相館。1992年,李越開始自己做,早先檔口在三元里,爾后搬到了冼村,就一直沒變動過。這對流動性極強的城中村來說,幾乎是一個奇跡。旁邊陸陸續續開了好幾家檔口,但都沒經營多久就關了。不善言談的李越總結道:做生意跟做人是一個道理,技術過關,誠信經營。不過,這家稱得上冼村老字號的照相館,走過的路并不是一帆風順。勇字當頭的他一向不畏強暴,早期還跟來收保護費的人打了起來,好處是從此不再有人來騷擾他的店。
能衣錦還鄉時,根卻留在了廣州
衣錦還鄉,是李越的心愿。照相館雖然掙不了大錢,但在李越勤勤懇懇的經營下收入不錯。8年前,李越在湖南老家花10多萬元買了一套128平方米的房子,并花了好幾萬豪華裝修。房子很漂亮,但他們住的時間不到一個月。老家的大房子,他們住著不舒服,倒是在廣州租的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讓他們覺得舒坦。老婆和孩子都說“我不想在家里”。李越說,以前總想著回家,但現在發現自己和家人都改變了,喜歡上了廣州這座城市。即便以后冼村拆了,他說也會在廣州另找一處檔口,還做他的照相館生意,F在的李越自稱“老廣”,對以后的路也已不再迷茫。
扎根冼村近二十年,李越說,城中村也有很穩定的租客,他的一幫熟客就是。他們每換一次工作他都知道,因為照的幾乎都是工作照、身份證照。熟了,成了朋友,見了面問候一下,平淡、樸實。跟房東也早已成了朋友,他說,除了來的那年簽了一次合同,此后就再也沒簽過,因為彼此已經信任。近二十年,廣州的房價漲了幾倍,但他檔口的租金沒漲過,有一年不好做,房東還主動降了價,而且降后就沒再加。房東說:“你愿意做就做,不想做了,跟我說一下就行!
采寫:南都記者 黃河方 汪晶晶 實習生陳夢瑩
攝影:南都記者 方謙華 黃皓
黃集昊
(責任編輯:admin) |
------分隔線----------------------------